菲律宾 一个比其亚洲邻国更接近美国的亚洲国家

菲律宾在东南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它通过根深蒂固的历史、政治和金融联系在经济上与美国紧密相连,却始终被列为亚洲最不民主的国家之一。

菲律宾通常被视为美国的文化延伸,并在很多方面被视为一个始终依附于美国的国家,这意味着在许多东亚和东南亚人眼中,菲律宾从未真正被视为该地区的一员。

这种矛盾引发了一个问题:一个深受美国这种相对自由民主制度影响的国家,怎么会经历如此长期的民主倒退,其机构尤其受到腐败和强大政治的侵蚀。

答案在于理解构成当代菲律宾的殖民遗产、经济依附和国内权力结构的交织;社会中某些方面将精英利益置于真正的民主价值观之上。

菲律宾与美国的经济亲密关系,最好通过其殖民历史来理解。 1898年击败西班牙后,美国控制了该群岛,将其作为殖民地统治,直到二战结束后不久,也就是1946年,菲律宾才获得独立。

在此期间,美国深深地融入了菲律宾的经济和政治结构。美国公司主导着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等领域,而菲律宾的治理体系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至少在表面上,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了美国的治理结构。

据估计,美国有420万菲律宾公民自认为是菲律宾人,而来自菲律宾的非法移民超过35万,这充分说明了美国的文化吸引力。

然而,尽管民主制度被引入菲律宾,但它们是在由当地精英主导的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背景下运作的。美国的影响力并非真正试图瓦解根深蒂固的封建和庇护制度,而是经常将其纳入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导致了一种混合体制的出现。在这种体制下,虽然举行选举,但真正的权力却局限于少数家族。

这种体制延续至今,现代政治家层出不穷,阿基诺、马科斯和杜特尔特等人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政治讨论中。

在经济上,菲律宾也通过多种机制与美国保持着联系。这主要体现在美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之一。

在美国的庞大菲律宾侨民也通过汇款为菲律宾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汇款占菲律宾当前GDP的近10%,并帮助数百万家庭抵御国内经济动荡。

此外,美国的军事和发展援助仍在塑造菲律宾的经济优先事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即使在21世纪,菲律宾的经济仍然与美国的利益和偏好紧密相连。

尽管菲律宾与民主超级大国经济上关系密切,但其自身的民主制度却举步维艰。该国定期举行选举,凭借宪法和新闻自由,看似民主,但在这些正式架构之下,却潜藏着一个充斥着裙带关系、腐败和薄弱法治的体制。

破坏菲律宾民主的最顽固问题之一是政治的主导地位。菲律宾国会超过70%的议员由来自全国各地约250个家族的成员组成,其中许多家族成员之间有通婚。这些家族通常控制着地区经济,并利用其财富和影响力来维持政治主导地位。

因此,选举变成了寡头之间的较量,而不是真正的民主选择。选民的选择往往有限,候选人往往来自同一个精英圈子,而真正独立的候选人却寥寥无几。

此外,军队和警察的作用进一步侵蚀了民主规范,尤其是在过去的20年里。

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目前正被关押在海牙的一间牢房里,等待国际刑事法院就其在“禁毒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审判——对数以万计的法外处决负有部分责任。

这些处决往往是在安全部队的默许或明确支持下进行的,司法部门在追究肇事者责任方面基本上无效。

杜特尔特的继任者,前独裁者费迪南德·马科斯的儿子费迪南德·“邦邦”·马科斯二世并没有扭转这些趋势。他在2022年的当选只是象征性地延续了威权主义的倾向。

菲律宾普遍存在的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也加剧了体制的失衡,数百万贫困公民依赖地方政客、雇主或宗教团体,导致民众在要求有效民主问责方面的影响力下降。

美国的影响:一把双刃剑

为此,尽管美国对这种民主弊病负有一定责任,但在冷战期间,美国支持马科斯独裁政权,因为他坚持反共立场,对侵犯人权和压制民主的行为视而不见。

通过这样做,华盛顿几乎毫不质疑地维护了其在该地区的地位。

即使在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之后,无论菲律宾的治理质量如何,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仍在持续。

近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在对民主的坚定支持和务实的沉默之间摇摆不定。

这种矛盾让菲律宾精英们明白,威权行为并不一定会带来国际后果。

最终,菲律宾陷入了双重困境:经济上依赖民主超级大国,而内部治理却由持续不平等和精英主导的结构所主导。

除非菲律宾能够直面这些国内挑战,除非像美国这样有影响力的盟友能够言行一致,否则菲律宾很可能仍将是一个经济一体化但政治脆弱的国家,处于真正亚洲民主的边缘。